买软件 找服务 上选软件网
按领域分 按行业分

别拦着用户给你传播!请做好这些事(上)

发布时间:2016-08-25 发布人:运营控 463

  在做运营的时候,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拉用户,我们总希望用更少的成本拉来更多的用户。


  除了常规的拉新手段之外,用户推荐朋友使用产品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拉新方式。


  不做用户推荐设计,是巨大的损失

  被朋友介绍来的用户不仅转化率高,更重要的是比直接拉新用户成本低很多。


  著名的咨询机构尼尔森有出过一个报告《GLOBAL TRUST IN ADVERTISING AND BRAND MESSAGES》,这份报告主要用丰富的数据描述了广告与品牌营销中不同方式的用户信任感调研分析,其中发现来自朋友推荐的信任度高,达到92%,亚太地区更高达到94%。


  相比于在电视杂志上的广告、编辑推荐,来自朋友推荐的用户在信任度上极大的提高,以至于转化率提升50%,这对于新用户的增长意义非凡。

  你现在可以想想,近有哪些产品是在你朋友推荐下购买或下载的?如果不是朋友推荐,你会买吗?稍微回顾一下,你就会感受到朋友推荐的力量。


  你的产品设计了合理的用户推荐转介绍机制吗?如果你不在这方面投入,意味着你将损失掉一个转化率高的渠道。


  在目前去中心化时代,传统媒体上打广告成本越来越高,且效果逐年下降,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媒体广告更是遥不可及,所以驱动用户推荐朋友使用产品是一个重要的新增来源。


  除了高转化率,朋友推荐还有一个好处,对于推荐者本身也会提高TA使用产品的活跃度和留存。因为人们人们潜意曙都会不断地维护自己的认知和决定是正确的,给别人介绍多了之后,自己也会对这个品牌更加忠诚。


  用户推荐的三种驱动力


  要激发用户更多的用户推荐,就要先搞明白用户为什么会帮你推荐。


  用户会产生转介绍主要有3种驱动力:


   口碑驱动


  因为产品或服务本身非常好,使得用户非常愿意将其分享给周边的朋友。用户用完之后,经常会感叹 「真好用!」「真好看!」「真方便!」「体验真好!」这类的评价。


  这就需要产品在体验、模式、服务、性价比等其中一方面,打磨得明显优于同行。


   精神驱动


  精神驱动不同于口碑驱动的原因在于,用户并不是本身实际需求被解决,而是产品的灵魂人物的精神激发了用户。


  比如你听到的「这手机真有情怀!」「我们都欠他一张电影票!」,这两句话非常熟悉了吧,这种用户的推荐就来自于满足用户精神上满足的驱动。有的时候我们会听到说现在「情怀泛滥」,一方面是因为很多人发现情怀很有价值都开始往情怀上靠,引起一部分反感的原因是很多创始人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真正地展现出「情怀」,但情怀的使用依然是非常有价值的。


  在一些娱乐类的产品中,「帮明星打榜」也是一种利用粉丝的精神驱动,也确实挺有效的。比如在鹿晗4月20日生日,鹿晗的粉丝自发组织号召其他粉丝大量评论,单条微博下面有20万条评论,只为了给他过个生日。


  然而粉丝们并不满足于此,在七夕节又冲刺到了1314万条,作为七夕节的粉丝表白,直接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过了一年又到了他生日,就变成了4200万条评论了,天啦噜!


   获利驱动


  因为产品本身设计的推荐机制,通过分享推荐好友,可以获得一定的利益。


  这种好处既包括返现、送券、优惠、送产品等直接利益,也包括一些虚拟产品的使用,比如分享可以解锁某功能、可以延长VIP使用时长。


  有一些拼团类的产品,直接买是一个价,三人成团又是另一个更低价格,这其实是发动用户拉好友一起使用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既然用户推荐设计这么重要,会有哪些常见的错误呢?


  我认为,在核心体验没做好的情况下,任何大量增长用户的动作都是不必的,甚至是有害的。


  这阶段,核心体验没做好,留存率肯定很低,而且大量涌入用户只会带来更多负面的口碑,不利于后期的发力。


  「物质刺激是用来增进传播,而不是制造传播。」


  做物质刺激的时候,要确保产品本身是存在一定自然传播的,物资刺激只是加速放大了这个行为。


  否则,在口碑不好的情况下,被邀请来的用户只可能是为物质奖励而来的用户,这并不会是这个阶段所需要的种子用户。


  核心体验是否做好,一是看用户的口碑是否好,另一个就是看留存率,这是决定是否启动发力拉新的重要指标。


  你产品的核心价值是什么?解决了什么样的人群什么痛点?


  这是运营者要想得很透的问题。


  有些产品还未做大,就什么功能都有一点,而且都没有特别突出的功能,用户使用起来也很困惑,更难形成传播。


  不是每个用户都是总结提炼的大师,他不知道如何表达产品的好处,也不容易推荐成功。


  所以提炼出产品的核心价值,既是方便新用户理解,也能方便老用户传播。


  举个反例,有一家叫云来的公司,在我使用的体验来看,他们的核心是营销类H5制作服务,但他们在营销中着力打造了一个新词――场景应用,这真是一个非常难理解的词语,我即使听过他们CEO解释了几分钟也没太搞懂,对于他的客户不少还是传统企业老板,估计听完更是云里雾里。


  到如今场景应用这个词还是没有被用户广泛认知,这家公司的产品主要是靠销售驱动的,如果早期的核心价值提炼更准确,一定会有更多用户的传播推荐,而不需要过分依赖公司养的一批销售人员天天推销。


  如果实在要打造新概念的,要用能够帮助用户理解的比喻来帮助记住产品,像互联网词语中的一些概念,比如「风口上的猪」「资本寒冬」「小步快跑」「云备胎」,这种简洁明了一看就懂,不用费劲解释。


  还容易出现的一类问题是,你理解的产品和用户理解的产品会很不同。


  你有试着去问问用户,他们怎么理解你的产品 ? 如果给朋友推荐,你会怎么介绍?


  很可能会意外地发现,用户把你的产品当成了另外一个形态。


  那怎么办呢?想清楚产品的准确定位是什么,并用解决需求的产品功能让用户能够清晰地感知到。


  A: 「你这个页面用户怎么分享啊?」


  B: 「用户可以截图啊……」


  A: 「呃……」


  这主要是个意识问题,有不少应用都没在一些主要页面设置分享方式,入口也藏得很深,所以用户只能用截图分享。


  截图不仅操作麻烦,且一些用户不太会截图,更重要的是分享出去看到的新用户,也不能方便地回流到产品里。


  即使是个在微信里的H5页面,也要提示用户可以分享。当然我们知道这个H5页面上的分享按钮,点了并不能直接触发微信分享,但至少可以弹出蒙板,告知用户点右上角可以分享。


  有人也许会说,这不是还是多麻烦用户多操作了一步吗?不就可以直接分享吗?


  是的,看起来多了一步,没有这个提示,还真有很多人意识不到这个页面可以分享。


  对于用户会覆盖到二三线的产品来说,这个分享按钮就更需要方便的操作了。


  在设计分享链接的时候,经常忽视了被介绍端的体验。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电话:13521909785 发送邮件至 lidandan@gnway.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了解更多选软件网资讯

关注选软件网官方服务号

客服
企业
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