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软件 找服务 上选软件网
按领域分 按行业分

质量检验中那些不为人所知的事儿

发布时间:2019-12-10 发布人:王永谦 76

一直想写一写这方面的事,但是总有心理压力。因为绝大部分的质量检验人员都很正直和勤勉。说出这个行业中的不足的地方,似乎是给所有从事质量检验人员身上泼脏水。

朋友回怼我说,难道警察在上海抓到一个小偷,就代表整个上海人的素质差?

质量管理不单单是贯彻质量体系,运用六西格玛,不可能看几本书就能管理好质量。

我们今天就聊一聊,质量检验中那些事。这也是管理好质量中的重要一环--从业人员的道德操守和政策制定的引导。

我们按企业的类别来看一看,通常有:

·      生产企业自己质量检查

·      采购中心,外贸公司,Design house

·      第三方验货公司

·      第三方检测机构

·      物流中心,外地仓库检验

我在此再重复一次,以下并不是普遍的情况,不要误读。

*企业来料检验

对来料检验人员,如果工作不认真,偷懒,乱写检验数据,把明显不合格产品判定为合格产品,有可能会被后续生产检验和出货检验发现,因为可以对来料再次检验来证明到底合格不合格,所以明智的人通常不敢将明显不合格的判定为合格。

同理,也不敢对于明显是合格的来料判定为不合格,因为供应商一定会提出异议。

通常对于那些需要人工判断,可过可不过,或者有权力能让供应商受到损失的检验人员,有可能会利用手中权力从供应商手中捞取好处。

 

一家比较大的企业来料检验主管,下班后,经常要求供应商一起吃饭或者其它活动。供应商的大小不是关键,关键是他是否可以在这个产品上制造事端。有些供应商不想惹麻烦,只好顺从他的要求。

有的检验人员是,不送礼,检验速度就慢,或者是把微小的问题放大,报告给上级领导,造成供应商质量不好的印象。

极端的例子是,如供应商没有使检验人员满意,可能导致检验人员故意损坏来料,判定产品不合格。

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供应商主动公关,是为了新产品尽快认证,来料合格率不要太难看......

另一个例子,也要引起注意。企业来料检验员发现来自供应商A的产品破损很严重,依据标准判定不合格,因生产紧急,判定挑选后使用。采购根据检验员的判定,要求供应商立刻补货,然后再谈引起停线罚款的事。供应商A得到信息后,拿出出货检验报告,证明产品没问题。企业要求负责该供应商的SQE来处理此事。因为该公司以前发生过检验员要求供应商给红包才放行的事,另外供应商A多年来质量管理很严格,品质非常优秀,所以SQE和供应商A都认为来料检验人员在搞事情,他们要求企业人事部门介入,调查该检验员那天的工作详情。该检验员只能反复重述他那的工作情况,但是没有办法证明自己没有故意破坏来料。很多同事认为该检验员很愚蠢,挑选了一个壮汉来打劫。后来这个检验员在同事的异样目光中离职,事情不了了之。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通过录像发现,供应商A那天是晚上送货,该公司的物流仓库噪生产车间,晚上人少,物流的叉车工野蛮搬运货物,造成货物损坏。

后证明,该检验员是被冤枉的。

出现问题,别忙着下结论,是否也应借鉴一下无罪推论。

*企业过程检验和出货检验

对于企业来说,烦恼之一是检验人员不认真,闭着眼睛,整个检验表格由上到下一路合格。企业的高管心中总有些担忧,不知道那会爆雷,客户会退货。对于员工,不过是换一个工作,对于企业则要承担巨大的损失。

很多公司实行计件工资,这时员工可能就会只注重产量而忽视质量。企业为了鼓励员工多生产的同时,还要保证质量,有时会实行这样的政策。实行计件工资,但产品要经过质量人员检查后才算有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时检验人员会和生产员工达成某种默契,质量人员放松检验标准,生产员工给检验人员回报一盒香烟,双方都挺高兴,只是企业处于险境。另一种情况是,体格不大强壮的检验员,如果秉公办事,还有可能受到体格强壮生产员工的人身威胁,不大敢认真执行检验,当然,这是小概率事件,但确有发生过。

大家今天打开天窗说亮话,有些企业的人员流动率比较高,为了方便管理,企业有时在选择班长和线长时,会选择能够管理得住员工的人,这些人比较强势,这是对企业有好处的地方,但是,如果这样的班长和线长只重视产量,那么应该挑选什么样的人来管理质量呢?

大家想过没有,多年前,深圳和东莞很多企业的产线员工为什么占大多数的是女工?这里面是有原因的。

有些MTO(maketo order)企业,生产员工和质量人员的工资是依据客户质量检验人员的通过率来计算的,同理,这时生产员工和质量人员可能联合起来对付客户的质量人员,企业的质量人员由此可能就不大完全关注客户的诉求,长期而言,对企业会有不利的影响。

 

任何的政策都有两面性,金刚石很硬,它一定就很脆。

还有一个特例,与大家分享一下。出货提供寿命测试报告是一个正常的要求。供应商质量人员和客户质量人员用同样的方法对关键的参数做寿命测试。但是,每次供应商质量人员提交的数据要好于客户的数据。客户因此指责供应商造假。为此,供应商的老板,亲自上门保证,他们完全是按照实验标准测试的,没有造假。双方还再次确认实验方法和实验设备是否相同,结果没有问题。

双方还在同一批产品中选取样品做实验,还用到了6sigma各种分析办法,给出的结论是双方的数据有显著的差异。

反复多次,双方筋疲力尽,有些互不信任。后来供应商在实验室装上一个摄像头,结果发现是供应商的设计人员,在实验室人不注意的时候,经常进入实验室把测试该产品的电源关掉,干扰实验结果。这个产品是这个设计人员负责的,他曾经夸下海口,用他的方法,可以满足现有需求,同时还能节约原料成本,当然,目标是没有实现。

除了生产和质量,其它部门的人(包括总部)也有可能和质量表现有利益关联。

大家应该还记得:

·        德国大众排放门

·        日本神户注射雪花牛肉

·        日本神户制钢所造假

·        日本KYB减震器造假

·        长生疫苗造假

·        奥克斯和格力打架

手机“跑分优化”

*采购中心,Design House

我们在此只讨论一种类型,就是公司自己的检验人员到供应商处实施质量检验,如货物检验合格,就直接装船运往海外,或者用卡车发给下游客户。

对于后续有检查机制的产品,如零件,下游工厂会进行来料检验,即使没有来料检验,也会在生产线上发现问题。对于成品,有些公司会在到货处进行质量检验,有明显的问题也会被发现。通常质量检验人员不敢把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放行。

对于没有后续检查机制的产品,直接到超市销售的产品,检验人员有时会放宽一些尺度,但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很少有人会冒险。

所以这类的检验的风险对于企业来说是:

1.检验人员能力不行,可能导致大的质量风险。

2.检验人员懒,怀有侥幸心理,没有充分检查,导致有大的质量风险。

3.检验人员故意放行,产品达不到应有质量水平,但不是严重问题。

4. 产品质量没问题,但检验人员,通过有拒收货物的权力,从供应商处渔利。

比如一家深圳企业,在苏州有OEM供应商,因为采购量比较大,在苏州设有质量检验部门。由于山高皇帝远,深圳总部不能实时来查看,这个质量负责人通过暗示供应商不能出货来谋利。上行下效,验货员也收红包,收到的红包也要分给领导一部分。

难道山高皇帝远,供应商就不会投诉质量检验员吗?大部分情况下不会,因为投诉要有证据,检验员既然是准备从中渔利,他们本身也会注意如何防范不会被供应商抓到证据。还有,供应商不知道会不会投诉成功,另外,即使投诉成功,换了一个质量检验员,知道供应商曾经有过投诉的历史,以后来的每一个人都会和供应商保持足够远的距离。从此,可过和可不过的产品,都会变成不合格品,供应商损失更大。供应商也不敢保证生产的都是的产品,没有一点瑕疵,从此不需要和质量检验人员协商解决。

同时,也不要忘记,供应商也是由一群有着不同利益诉求的人组成的。有的供应商给生产一线员工设定的工资是由客户验货后接受的数量来决定的。生产线的员工有时为了赶速度,生产的产品质量的确不大好,有可能会通不过客户质量人员的检查,供应商的生产部门有如下选择:

a. 接受客户检验人员的决定,返工。

b. 准备一些好的样品,当验货员在仓库选定样品后,在送往验货室的途中掉包。如果验货员有经验,会在他选择好的产品上标有记号,或亲自跟随抽检的样品,这个欺骗的方法就失效了。

c. 在验货前暗示验货员,如果通过检验,会有报酬。但很多检验员是不吃这一套的。照章办事,不收钱。

d. 产品需要重新返工,损失利润。采取栽赃陷害,写匿名信诬告的办法,用来赶走正直的检验员。这也是有发生过的。如果在总部的管理层不能洞察事实,会使优秀的员工感到委屈,影响整个团队的士气。

*第三方验货公司

有些公司,特别是国外的采购中心,或者是一些国外的客户通常会让第三方验货机构代理他们来检查他们购买的产品。

包括国外一些知名的验货机构,在某些行业和地区,供应商不给钱,产品就一定通不过检验,检验一次给多少钱都已经形成了行规,这似乎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不仅如此,有些验货员的领导还参与分成,一个团队沆瀣一气。

第三方验货接受红包比企业自己验货团队接受红包的现象要严重。都是国外大企业,制定的政策也差不多,实际情况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希望有机会能和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

*第三方检测机构

对于有些产品号称通过的某某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质量检验,我们想提醒大家的是,有些检测采取的是送检制。比如你是面包厂家,想通过检测认证,让你自己决定提供样品,您会不会精心“准备”这个面包吗?

甚至,你们公司连送检的“面包”也做不好,但你会想方设法找到这样的检测机构,只要你肯付钱,就会得到合格报告。

由于有些样品不易长期保存,再加上检测机构的注释“仅对送检样品负责”。的逻辑系统,一方送检,一方只对样品负责。终买单的会是谁?

比如:

·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

·      西安地铁电缆事件

*物流中心,外地仓库检验

我们只介绍东南亚的一家物流中心的故事。该中心配备质量检验人员。我们不知道有多大的比例,但我们的确知道,他们有时会故意找一些毛病,打着需要挑选的旗号,让供应商支竿务费。如果供应商不支付,他们会写邮件通知,将货物退回。供应商遇到这个问题,通常只有束手就范,多是砍砍价。

国外的物流中心配备有质量检验人员,的确会有助于中国验货公司的出货质量,毕竟在中国验货团队的后面还有人监督他们。

但国外的验货团队胡来,谁又监督他们呢?

*结束语

会种地重要,愿意把地种好也重要,创造一个良好环境和制度,让员工,企业与社会共赢更重要。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电话:13521909785 发送邮件至 lidandan@gnway.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了解更多选软件网资讯

关注选软件网官方服务号

客服
企业
微信群